高级检索

超导“小时代”之十八:瘦子的飘逸与纠结

  • 摘要: 还得接第十四节关于炼金术士的故事说起。1911 年,单质汞中发现超导之后,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寻找单质超导体。话说,超导单质还真不少,但临界温度高一点点的实在稀有, 常压下Tc 为9 K 的铌(Nb)已然算是佼佼者。为此,科学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继而在铌的化合物中寻找超导体,其中NbO的Tc 为1.4 K, NbC 的Tc 为15.3 K,NbN的Tc为16 K。适当改变元素配比,可以在NbC0.3 N0.7里实现Tc=17.8K(1954 年) ,完成这项工作的是来自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德裔科学家马蒂亚斯(Bernd Theodor Matthias)。这些工作启迪人们,在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二元化合物里,有希望寻找到更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。鉴于这些材料结构和化学式相对简单,分子量也比较轻,故而基本算是瘦子超导家族的一员。铌的碳化物和氮化物都是立方结构,和我们日常吃的食盐NaCl 结构类似,称之为B1相。同在1954年,另一个具有A15 相的超导体V3Si 被G. F.Hardy和J. K. Hulm发现(Tc=17. 1 K),它和B1 相同样具有立方结构,但面内原子分布细节不同(图2)。马蒂亚斯很快就抓住机会,在铌的A15 相Nb3Sn 中发现了Tc=18. 1 K。从第一个A15 相的化合物Cr3Si 开始顺藤摸瓜,人们陆续不断发现了诸多A15 类超导体,来自V,Ta,Nb 和Si,Ge,Ga,Al,Sn等的组合,多达60 余种。特别是Nb3Al(Tc=18.8 K),Nb3Ga(Tc=20.3 K),Nb3Si (Tc=18 K),Nb3Ge(Tc=23.2 K)等,一再突破当时的超导温度记录(图2),其中不少出自马蒂亚斯之手。目前最高临界温度的A15 相化合物是2008 年发现的高压下Cs3C60, Tc=38 K。在1986 年以前,A15 相一度统治超导临界温度冠军地位长达32 年,瘦子的实力不容小觑。

     

/

返回文章
返回